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创新无止境的“龙净气质”给公司能够带来了什么

发表时间 : 2024-03-14 21:16:37  来源 :   浏览 : 1

  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视创新为生命,这家上世纪70年代初发轫于闽西老区的地方小厂,如今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大气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商,其产值、市场占有率、研发能力等总实力稳居国内环保行业龙头地位。“没有科学技术创新,就没有龙净的今天。”总经理黄炜如是说。在这里,创新是不创新毋宁死的忧患意识,是市场牵引、需求导向的良好机制,是不拘一格、尊重知识的人才环境。

  龙净,专注于烟尘治理。让更多的人自由呼吸清新洁净的空气,是龙净人的梦想与追求。

  追梦路上,科学技术创新一直是龙净前行的最强劲动力。而当创新的因子深入骨髓、融进血液,当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、永无止境,龙净的身上,亦散发出独一无二的创新气质。

  这种气质,是不创新,毋宁死的忧患意识,是市场牵引、需求导向的良好机制,是不拘一格、尊重知识的人才环境。

  在龙净采访,见到、听到最多的,是“技高一筹”四个字。它是企业的发展战略,也是每一个龙净人咬定的目标。

  初到龙净,任何人的第一反应,相信都是为龙净的创新能力、创新成果而惊讶、钦佩。

  若深入探究,让人最为震撼的是,这样一家阔步向前的环保产业领军企业,始终对科学技术创新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。

  采访中,龙净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常说的是“创新是立身之本”“不进则退,今天不创新,明天就会被超越”“不盯紧市场需求,随时可能被淘汰”。

  龙净人早已将忧患意识、危机意识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对于科学技术创新的方向、创新路径的选择保持清醒的认知和战略定力。

  2001年,法国,阿尔斯通公司。龙净环保总经理黄炜带队前来,谋求阿尔斯通转让高频电源技术。高频电源是电除尘器实现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。

  “阿尔斯通一口回绝,说这是核心技术,不好出价。最后我们提出能不能和研发人员见见面交流一下,可是连这个请求都被拒绝了。”国外公司的傲慢,深深刺痛黄炜的心。

  “不卖,咱就自己来。”黄炜说。龙净憋住一口气,用4年多时间,自主研发成功高频电源。产品一上市,“逼”得阿尔斯通将产品价格直降一半。龙净亦凭此拿下省内企业的第一个福建省科技奖一等奖。

  “现在单纯依靠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的路子,已经非常困难走通了。”龙净副总经理郭俊深有感触。龙净人明白,只有依靠自主创新,才能争得市场话语权。

  2008年,正是电袋复合除尘器在市场上突飞猛进之时,发生了一场被动等待还是主动突破的争论。

  “当时,有电厂提出希望提高除尘器滤袋的常规使用的寿命。”龙净副总经理修海明说,“如果等待滤袋生产单位研发新的滤袋材质,既被动,还会影响市场推广速度。而自主研发要面临许多困难,是等还是攻,争论激烈。”

  最终,“主动突破”占了上风。龙净专门组建电袋滤料选型课题组,研究滤料和不同工况的最佳配比方案,并成立滤料检验测试中心,定期联系业主,跟踪项目是否有破袋情况,抓住电厂检修、停炉的机会,抽样寄回滤袋进行仔细的检测分析,掌握滤袋强度衰减、纤维腐蚀等数据。高强度、耐腐蚀的新型滤袋很快问世,不仅成本下降20%,而且至少五六年“一破难求”,综合经济性能受到好评。

  近年来雾霾频发,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成为迫切需求。2014年和2015年,国家相关部门两次发文,明确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的标准,浓度要低于10毫克每标准立方米。这既是环保产业的机遇,也是技术创新的压力。龙净,凭借对环保大势的敏锐预判,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前瞻,迅速组织了对煤电超低排放技术“集团军式”的技术攻坚战。

  2013年,脱硫事业部在原有干法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,向超低排放“进军”,率先拿出“干法超净+”技术。“经过一年多的攻关,2014年首先在广州石化实现应用,目前已经累计中标40多台套超净设备,全部一次投运成功。”事业部副总经理林春源说。

  电除尘事业部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发湿式电除尘系统,不仅让燃煤机组稳稳达到了超低排放,还能有效控制细颗粒物;电袋事业部在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基础上,研发出了超洁净电袋复合除尘技术,排放标准低于5毫克每标准立方米……

  目前龙净已拥有湿式电除尘、超净电袋、干法超净+、余热利用低低温电除尘等一系列超低排放利器,可通过不同组合配置,提供多条技术路线,满足多种客户的超低排放需求。

  “市场的需求就是研发的方向,用户存在的问题是技术攻关的课题。”这是龙净环保CEO吴京荣对公司技术部门和科学技术人员提出的明确要求。

  走进龙净工业烟尘净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,仿佛来到了大气污染治理设备的展览馆。不同原理、不同技术的装备,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。

  “每一项技术、装备,都经过中试、检测、反馈和改进之后,从这里走向市场。”研究中心主任杨丁说。

  从企业实验室起步,到如今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,从基础研究,到应用研究,龙净系统、全面的实验设备与条件,在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实验室都极其罕见。龙净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装备的研发、测试、验证及设计仿真能力建设持续走在同行前列,自主研发建成了多功能电除尘、湿式电除尘、电袋复合除尘、脱硫、脱硝以及模拟电场等一大批大型中试试验台。

  尤其是流体仿真中心,配置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软件,以及运算次数理论峰值可达每秒一万亿次的计算机集群,加上大量工程经验的积累,使得龙净工程流体仿真能力媲美国际著名公司。

  就在今年6月,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复依托龙净建设“国家环境保护电力工业烟尘治理工程技术中心”。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目标是,突破大气污染物减排、协同控制和系统集成技术,有效解决当前电力工业大气污染问题,推动电力工业向清洁、绿色方向发展。

  “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同点,是向市场价值的转化。”主管技术的郭俊副总经理认为,“企业是创新主体,应该要依据市场的需求找到创新的方向。而高校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,则需要在开发、应用中检验是不是满足市场需求。”

  有了企业的实验研究中心,产学研就不是“两张皮”,理论语言和产业语言就能够打通、对接。

  龙净将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——澳大利亚颗粒技术咨询研究中心的技术引进企业,并吸纳澳籍专家为研发带头人,成功地通过数值模拟分析,驱动了多项技术、设备的研发,推动了实际工程应用。

  早在2010年,龙净实验研究中心就启动了湿式电除尘技术的研究开发,自主设计制造了国内领先的湿式电除尘器综合实验台,并于2011年初实现了首台试验性湿式电除尘器的成功投运。

  “国家提高了燃煤电站的排放标准,当时已有的干式电除尘技术存在瓶颈,很难实现低排放。”龙净环保机械总工程师林国鑫说,“在除尘装置后端增加湿式电除尘器,可以终端把关,势在必行。”

  经过在研究中心的成功孵化,湿式电除尘器马上被正式列入龙净的新产品研制项目,走出研究中心,“转战”进入电除尘事业部。技术团队联手,专家资源共享,公司层面给予经费保障、人员支持,集中力量攻关。由此,项目推进速度一快再快。

  2013年初,湿式电除尘器在上海长兴岛第二发电厂投入运营;2013年10月,“燃煤电站PM2.5新型湿式电除尘技术及装备”课题纳入863计划;此后不到一年,湿式电除尘器在首台33万千瓦机组和首台67万千瓦机组实现应用;今年5月,“WBE型湿式电除尘系统”通过工信部鉴定,龙净又拥有了一项代表着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。

  今年3月,龙净再一次开启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模式。由其承建的国内电力行业首个烟气治理环保岛——华电邵武电厂2台66万千瓦机组正式开工。在这一个“岛”内,就涵盖了烟气余热利用装置、低低温静电除尘器、湿法脱硫系统、湿式电除尘器。

  “燃煤电厂在应对超低排放时,遇到的问题都比较类似,要么场地有限、空间不足,无法加装新的环保设备;要么环保设备加装越多,成本越高,整体费用越多。”龙净环保节能总工程师廖增安说。

  总能“先电厂之忧而忧”的龙净,在国内率先提出了“烟气环保岛”概念,通过对上下游污染物治理的协同提效,为燃煤电厂提供从锅炉到烟囱的“一揽子”解决方案,同时实现对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烟尘、汞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。

  廖增安说,目前龙净中标的烟气环保岛项目已有省内外4台机组,合同金额约6亿元,开创了烟尘污染综合治理新服务模式。

  好机制,确保了龙净的创新源源不断,研发一代、生产一代、储备一代。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,始终傲立潮头。

  冀ICP备2021014762号-2